安徽 宣城
蒼山百轉見炊煙,茅屋高棲古樹顛。
細雨薜蘿侵石徑,深秋粳稻滿山田。
云中望影迷遙岫,草里聞聲覺暗泉。
倘遇秦人應不識,只疑誤入武陵川。
——《廣德道中》【明】唐順之
項目位于安徽宣城縣廣德老城區古夫子廟所在地。公園周邊為商業區及居住地,人氣較旺。
本案的設計充分展示出廣德源遠流長的徽派文風,在整體意境上表現出典雅、雋秀的氣質。用純熟的古典造園手法,表達出徽派園林在造園史上獨特的人文魅力。
該項目獲得2017年度“計成獎”三等獎
(*計成獎:經中國勘察設計協會批準,從2015年起由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園林和景觀設計分會設立,是面向全國園林和景觀行業的優秀工程設計獎,相當于各省市勘察設計同業協會的“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
水 ● 韻▲ 散點碎紅山杏發,平鋪新綠水蘋生。
▲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
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亭 ● 榭
▲ 兩岸通衢處,長虹跨碧溪。▲ 遠山初見疑無路,曲徑徐行漸有村。
▲ 典雅娟秀的亭廊造型▲ 波光掩映,借水景形成對景
綠 ● 意▲ 綠楊堤下路,早晚溪邊去。
▲ 秋水斜陽演漾金,遠山隱隱隔平林
▲ 在光與影當中,感受園景之美
在當今全球化日益風靡以及國際景觀設計思潮趨于大同的背景下,人們回歸自然、體驗生態的愿望更加急切。
明清起,徽文化就逐漸成為廣德的主流文化,而徽派古園林也是我國江南古典園林的一個派生體系。對于現代公園和古典園林,傳承與變化是變與不變之間的融合與較量,也是是繼承和發展創新徽派園林風格的最佳方法。
因此,在這樣一個歷史文化悠久、風景秀麗的地方,設計師通過對場地記憶挖掘,對徽派園林的文化和“天人合一,師法自然”的人本思想的傳承,營造出功能多樣、景觀優美、徽文化特色明顯的園林景觀,達到了徽派園林在城市人居環境中的自然融合,同時具有明顯的生態意義。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