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蘇州
以水生求共生,以生態凈化心靈 , 開展一場以人類行為正向干預下的濕地良性修復之旅。
同里國家濕地公園位于同里古鎮東北部,是蘇州東部水系匯集入長江的關鍵地帶。濕地公園以生態環境建設為中心,以濕地修復、生態治理、植被恢復、濕地示范區建設為重點。濕地公園建成后,園內的濕地生態類型得到有效恢復,濕地生態質量明顯改善,為野生動植物提供一個良好的生存棲息地,為蘇州保留一塊天然的“生態之腎”。、
本次設計場地位于濕地公園中部,功能定位為濕地植物宣教展示區,其中包括“水生植物科普館”與“宣教區植物園”兩部分。建成的宣教區將以展示太湖流域水生植物,以及生態濕地水質凈化系統為主要目標,多角度全方位展示濕地動植物系統的多樣性與重要性,充分發揮宣教功能。我們設計的終極目標是實現自然環境中,動物與植物,人與植物,人與動物三者之間的和諧共生。
項目面積:10 萬平米
獲得獎項:2020 年南京市勘察設計優秀作品一等獎
▼項目平面圖及實景圖
根據科普展示需求,將場地分為四大功能區塊,分別為濕地緩沖區、濕地科普館、鳥類棲息覓食區、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展示區。
水質凈化原理
step1:太湖流域的外河道水通過閘泵引入展示區的前置庫濕地,途經地理式垂直潛流人工濕地及前置小型湖泊濕地,通過透水、溢流、地埋潛流等截留過濾系統,對污水脫氮、除磷、硝化,可用于處理氨氮含量較高的污水。
step2:通過跌水、瀑流、緩流、漫灘等區域,有效促進污染物質在濕地系統中的吸附、交換、分解、富集、移除。利用河流中的水生植物、草本植物等對水質進行過濾和凈化,強化對有害物質的吸收和轉化。
step3:流經河流與漫灘的水最終匯集于湖泊濕地展示區,湖泊濕地為深度凈化區,水深約2—2.5m,主要功能為景觀和濕地水生生態體系的動植物培育、展示、辨識,充分發揮靜水湖泊濕地的凈化功能,通過模擬自然濕地系統的凈化過程將太湖流域劣五類的水凈化為輕度污染的三類水,集中展示,再排放進太湖流域外河水系中。
濕地公園日進水量約為濕地總水量的1/20,設計為20天實現一次水循環,同時為了彌補濕地水源的不足,可將深度凈化區的水通過水泵抽至進水口,進行二次凈化,通過內部循環提高水質。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